时间:2025-09-18 来源:个性昵称 作者:qiming - 小 + 大
王字旁的字有哪些
带王字旁 ? 太多数都是美玉的意思?
正确的说 ? 应该是玉字旁?
古代的玉字与王字写法基本相同? 不过古代的玉字与王字也不太相同?
王字三横之间的间隔大小相同? 而玉字上面两横的间隔小 ? 与下面间隔大?
古人云: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为仁德 ? 外可知中为义德 ? 声扬以远为智德 ? 不挠而折为勇德 ? 锐廉不技为絜德? 是为题记? 玉 ? 是美丽的石头? 美玉 ? 质地细密 ? 质感温润 ? 富有光泽 ? 为历代贵族平民所喜爱? 同玉石一样美丽的 ? 还有我们古老的汉字? 汉字中 ? 同玉石有关联的字 ? 大多集中在偏旁部首的&“王部&”(有的字典为&“玉部&” ? 似更准确)? 在古汉语中 ? &“王&”和&“玉&”原来是同一个字? 最早是没有&“玉&”字的 ? 只有&“王&”字? &“王&”有三种读音 ? 其中一种就读&“玉&”的音 ? 字义也同玉? 只是后来有位名家在写隶书时 ? 在&“王&”字上加了一个点 ? 就成了今天的&“玉&”字啦? 所有王字旁的汉字 ? 几乎都同玉石有关? 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一起 ? 无论在形体上 ? 还是在内心里 ? 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玉 ? 是他们的灵魂?
王字旁的字
带有美玉的意思的:玖珂琼珉璞璲珏珲珵琇珺琪瑛琳琦琨琼瑌玫瑰瑜瑀珉瑉璊瑾瑨瑶璠璐瓀琰
&“王&”字旁的:旺枉汪望碧玉玌玍玎玏玐玑玒玓玔玕玖玗玙玚玛玜玝玞玟玠玡玢玣玤玥玦玧珏玩玪玫玬玭玮环现玱玲珎珍珌珋珊珉珈珇珆珅珄珃珂珁珀玿玾玽玼玻玺玹玸玷玶玵玴玳珏珫琇珐珬琈琉班珑珒佩琊琋珯珓珔珰琌琍珱珕珖珲琎琏珳珗珘珙珴珵琑琐珴珵珚珶琒琓珷珛珜珸琔琕珹珝珞珺琖琗珻珟珠珼琘珡珽琙琚现珢珣珿琛珤琀琜珥琁琝珦琂琞琟球珧珨琄琠珪珩琅理琡琢琣珲瑷璓璯瓋瓌环璔瑸瑜瑀琤琥瑁瑝瑹璕璱瓍瓎璲璖瑺瑞瑂琦琧瑃瑟瑻璗璳珑瓐璴璘瑼瑠瑄琨琩瑅瑡瑽璙璵瓑瓒璶璚瑾瑢瑆琪琫瑇琐瑿璛璷瓓璎璸璜璀瑶瑈琬琭瑉瑥璁璝璹瓕镶璺璞璂瑦瑊琮琯玮瑧璃璟璻瓗瓘璼璠璄瑨瑌琰琱瑍莹璅璡玺瓙瓒璾璢璆玛瑎琲琳瑏瑫璇玑璿瓛瓀璤璈瑬瑐琴琵瑑瑭琏璥瓁瓂瑷璊瑮瑒琶琷瑓琅璋璧瓃瓄璨璌瑰瑔琸琹瑕瑱璍璩瓅瓆璪璎瑲瑖珐琻瑗瑳璏璫瓇瓈璬璐瑴瑘琼琽瑙瑵璑璭瓉琼璮璒瑶瑚琾
王字旁的字大全表格版
查找部首&“王&” ? 共找到 317 个字 ? 点击要查看的汉字 ? 显示解释!
| 笔划 | 汉字 | 拼音 | 笔划 | 汉字 | 拼音 |
| 4 | 王 | w&áng,w&àng | 5 | 玌 | qi&ú |
| 6 | 玎 | dīng | 6 | 玑 | jī |
| 6 | 玐 | bā | 6 | 玏 | l&è |
| 7 | 玚 | ch&àng | 7 | 玓 | d&ì |
| 7 | 玕 | gān | 7 | 玖 | jiǔ |
| 7 | 玛 | mǎ | 7 | 玘 | qǐ |
| 7 | 玙 | y&ú | 7 | 玔 | chu&àn |
| 7 | 玒 | h&óng | 7 | 玗 | y&ú |
| 8 | 玢 | bīn,fēn | 8 | 玞 | fū |
| 8 | 环 | hu&án | 8 | 玠 | ji&è |
| 8 | 玦 | ju&é | 8 | 玭 | p&ín |
| 8 | 玱 | qiāng | 8 | 玩 | w&án |
| 8 | 玮 | wěi | 8 | 玡 | y&á,y&à |
| 8 | 玥 | yu&è | 8 | 玨 | ju&é |
| 8 | 玤 | b&àng | 8 | 珁 | c&í |
| 8 | 玬 | dǎn | 8 | 玜 | h&óng |
| 8 | 玪 | jiān | 8 | 玟 | m&ín |
| 8 | 玣 | bi&àn | 8 | 玧 | m&én |
| 8 | 玝 | wǔ | 9 | 珌 | b&ì |
| 9 | 玻 | bō | 9 | 玳 | d&ài |
| 9 | 玷 | di&àn | 9 | 珐 | f&à |
| 9 | 珈 | jiā | 9 | 珏 | ju&é |
| 9 | 珂 | kē | 9 | 玲 | l&íng |
| 9 | 珑 | l&óng | 9 | 珉 | m&ín |
| 9 | 珀 | p&ò | 9 | 珊 | shān |
| 9 | 珅 | shēn | 9 | 珍 | zhēn |
| 9 | 珎 | zhēn | 9 | 玵 | &án |
| 9 | 玸 | f&ú | 9 | 玽 | gǒu |
| 9 | 玾 | jiǎ | 9 | 珇 | zǔ |
| 9 | 珋 | liǔ | 9 | 玶 | p&íng |
| 9 | 珃 | rǎn | 9 | 玿 | sh&áo |
| 9 | 珄 | shēng | 9 | 珆 | y&í |
| 9 | 玹 | xu&án | 9 | 玴 | y&ì |
| 10 | 班 | bān | 10 | 琤 | chēng |
| 10 | 玼 | cǐ,cī | 10 | 珰 | dāng |
| 10 | 珥 | ěr | 10 | 珙 | gǒng |
| 10 | 珩 | h&áng,h&éng | 10 | 珞 | lu&ò |
| 10 | 珽 | tǐng | 10 | 珣 | x&ún |
| 10 | 珧 | y&áo | 10 | 珠 | zhū |
| 10 | 珪 | guī | 10 | 琊 | y&á |
| 10 | 珮 | p&èi | 10 | 珤 | bǎo |
| 10 | 珹 | ch&éng | 10 | 珫 | chōng |
| 10 | 珖 | guāng | 10 | 珔 | ji&àn |
| 10 | 珓 | ji&ào | 10 | 珒 | jīn |
| 10 | 珢 | y&ín | 10 | 珯 | lǎo |
| 10 | 珕 | l&ì | 10 | 珡 | q&ín |
| 10 | 珟 | s&ù | 10 | 珨 | xi&á |
| 10 | 珗 | xiān | 10 | 珦 | xi&àng |
| 10 | 珛 | xi&ù | 10 | 珝 | xǔ |
| 10 | 珬 | x&ù | 10 | 珚 | yān |
| 10 | 珜 | y&áng | 10 | 珱 | yīng |
| 10 | 珘 | zhōu | 11 | 琀 | h&án |
| 11 | 琎 | jīn | 11 | 珺 | j&ùn |
| 11 | 琅 | l&áng | 11 | 理 | lǐ |
| 11 | 琏 | liǎn | 11 | 琉 | li&ú |
| 11 | 球 | qi&ú | 11 | 琐 | suǒ |
| 11 | 琇 | xi&ù | 11 | 琍 | l&í |
| 11 | 珼 | b&èi | 11 | 珵 | ch&éng |
| 11 | 珿 | ch&ù | 11 | 珶 | d&ì |
| 11 | 珴 | &é | 11 | 琒 | feng |
| 11 | 琈 | f&ú | 11 | 琌 | l&íng |
| 11 | 珻 | m&éi | 11 | 琷 | qu&è |
| 11 | 琁 | xu&án | 11 | 琑 | suo |
| 11 | 琓 | wɑn | 11 | 珳 | w&én |
| 11 | 珸 | w&ú | 11 | 琋 | xī |
| 11 | 琄 | xu&àn | 11 | 琂 | y&án |
| 12 | 琲 | b&èi | 12 | 琫 | běng |
| 12 | 琛 | chēn | 12 | 琮 | c&óng |
| 12 | 琱 | diāo | 12 | 琯 | guǎn |
| 12 | 琥 | hǔ | 12 | 琚 | jū |
| 12 | 琨 | kūn | 12 | 琳 | l&ín |
| 12 | 琭 | l&ù | 12 | 琶 | p&á |
| 12 | 琪 | q&í | 12 | 琦 | q&í |
| 12 | 琴 | q&ín | 12 | 琼 | qi&óng |
| 12 | 琬 | wǎn | 12 | 珷 | wǔ |
| 12 | 琰 | yǎn | 12 | 瑛 | yīng |
| 12 | 琢 | zu&ó,zhu&ó | 12 | 琖 | zhǎn |
| 12 | 琺 | f&à | 12 | 瑯 | l&áng |
| 12 | 琣 | běng | 12 | 琕 | p&ín |
| 12 | 琩 | chāng | 12 | 琡 | shū |
| 12 | 琗 | cu&ì | 12 | 琔 | di&àn |
| 12 | 琽 | dǔ | 12 | 琜 | l&ái |
| 12 | 琘 | m&ín | 12 | 琝 | m&ín |
| 12 | 琠 | tiǎn | 12 | 琟 | w&éi |
| 12 | 瑘 | y&é | 12 | 琙 | y&ù |
| 12 | 琸 | zhu&ó | 12 | 琻 | jin |
| 13 | 瑳 | cuō | 13 | 瑰 | guī |
| 13 | 瑚 | h&ú | 13 | 瑊 | jiān |
| 13 | 瑁 | m&ào | 13 | 瑙 | nǎo |
| 13 | 瑞 | ru&ì | 13 | 瑟 | s&è |
| 13 | 瑕 | xi&á | 13 | 瑄 | xuān |
| 13 | 瑒 | y&áng | 13 | 瑜 | y&ú |
| 13 | 瑀 | yǔ | 13 | 瑗 | yu&àn |
| 13 | 瑑 | zhu&àn | 13 | 瑇 | d&ài |
| 13 | 瑏 | chuān | 13 | 瑃 | chūn |
| 13 | 瑖 | du&àn | 13 | 瑍 | hu&àn |
| 13 | 瑝 | hu&áng | 13 | 瑐 | jiǎn |
| 13 | 琾 | ji&è | 13 | 瑓 | li&àn |
| 13 | 瑂 | m&éi | 13 | 瑉 | m&ín |
| 13 | 瑔 | qu&án | 13 | 瑈 | r&óu |
| 13 | 瑌 | ruǎn | 13 | 瑅 | t&í |
| 13 | 瑋 | wěi | 13 | 瑥 | wēn |
| 13 | 瑎 | xi&é | 13 | 瑆 | xīng |
| 13 | 瑵 | zhǎo | 14 | 瑷 | &ài |
| 14 | 璈 | &áo | 14 | 瑨 | j&ìn |
| 14 | 璃 | l&í | 14 | 瑢 | r&óng |
| 14 | 瑭 | t&áng | 14 | 瑱 | tiǎn |
| 14 | 瑶 | y&áo | 14 | 璉 | liǎn |
| 14 | 瑪 | mǎ | 14 | 瑣 | suǒ |
| 14 | 瑲 | qiāng | 14 | 瑠 | li&ú |
| 14 | 瑸 | bīn | 14 | 璍 | y&è |
| 14 | 瑮 | l&ì | 14 | 瑡 | shī |
| 14 | 瑹 | t&ú | 14 | 瑫 | tāo |
| 14 | 瑦 | wǔ | 14 | 璓 | xi&ù |
| 14 | 瑤 | y&áo | 14 | 瑧 | zhēn |
| 15 | 瑽 | cōng | 15 | 璁 | cōng |
| 15 | 璀 | cuǐ | 15 | 璜 | hu&áng |
| 15 | 瑾 | jǐn | 15 | 璊 | m&én |
| 15 | 璆 | qi&ú | 15 | 璅 | suǒ |
| 15 | 璇 | xu&án | 15 | 璎 | yīng |
| 15 | 璋 | zhāng | 15 | 璂 | q&í |
| 15 | 璡 | jīn | 15 | 瑺 | ch&áng |
| 15 | 璄 | jǐng | 15 | 瑻 | kūn |
| 15 | 璖 | q&ú | 15 | 璌 | y&ín |
| 15 | 瑼 | zhuān | 16 | 璠 | f&án |
| 16 | 璟 | jǐng | 16 | 璘 | l&ín |
| 16 | 璞 | p&ú | 16 | 璕 | x&ún |
| 16 | 璢 | li&ú | 16 | 璣 | jī |
| 16 | 璒 | dēng | 16 | 璝 | guī |
| 16 | 璭 | guǎn | 16 | 璤 | hui |
| 16 | 璥 | jǐng | 16 | 璚 | qi&óng |
| 16 | 璙 | li&áo | 16 | 璲 | su&ì |
| 16 | 璏 | zh&ì | 16 | 璑 | w&ú |
| 16 | 璔 | zēng | 17 | 璨 | c&àn |
| 17 | 環 | hu&án | 17 | 璐 | l&ù |
| 17 | 璩 | q&ú | 17 | 璪 | zǎo |
| 17 | 璫 | dāng | 17 | 璵 | y&ú |
| 17 | 璦 | &ài | 17 | 璴 | chu |
| 17 | 瓂 | g&ài | 17 | 璯 | hu&ì |
| 17 | 璬 | jiǎo | 17 | 璱 | s&è |
| 17 | 璛 | s&ù | 17 | 璮 | tǎn |
| 17 | 璳 | ti&án | 17 | 瓁 | w&ò |
| 18 | 璿 | xu&án | 18 | 瓊 | qi&óng |
| 18 | 璸 | bīn | 18 | 璾 | j&ì |
| 18 | 璶 | j&ìn | 18 | 璼 | l&án |
| 18 | 瓀 | ruǎn | 18 | 璹 | sh&ú |
| 18 | 瓍 | su&í | 18 | 瓋 | t&ì |
| 18 | 璻 | zuǐ | 19 | 瓅 | l&ì |
| 19 | 瓈 | l&í | 19 | 瓄 | d&ú |
| 19 | 璷 | l&ú | 19 | 瓃 | l&éi |
| 19 | 瓇 | r&óu | 19 | 瓉 | z&àn |
| 19 | 瓆 | zh&ì | 20 | 瓒 | z&àn |
| 20 | 瓑 | l&ì | 20 | 瓌 | guī |
| 20 | 瓎 | l&à | 20 | 瓐 | l&ú |
| 21 | 瓘 | gu&àn | 21 | 瓏 | l&óng |
| 21 | 瓖 | xiāng | 21 | 瓔 | yīng |
| 21 | 瓓 | l&àn | 22 | 瓙 | d&ào |
| 22 | 瓗 | qi&óng | 23 | 瓚 | z&àn |
| 24 | 瓛 | hu&án |
1、玎? 音丁 ? 玉石或玉器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玎珰或玎玲 ? 形容玉石般悦耳的撞击声?
2、玏? 念快乐的乐 ? 一种黑色、较硬的玉石?
3、玕? 音甘 ? 形状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4、玙? 音于 ? 君子配带的一种美玉 ? 称为玙璠或璠玙?
5、玖? 音久 ? 一种质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 后武则天改此字用于&“九&”字的大写?
6、玚? 读音一念唱 ? 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 ? 一种带勺的玉圭 ? 可用来盛酒灌酒;读音二念扬 ? 一种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7、玛? 玛瑙 ? 一种具有不同颜色、多呈带状或环状分层的玉髓 ? 质地坚硬耐磨? 可用于工业 ? 也可入药 ? 还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8、玤? 音棒 ? 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 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 ? 系在腰带上 ? 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9、玞? 音夫 ? 一种似玉的美石?
10、玮? 音伟 ? 一种珍奇的美玉?
11、环? 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 古代用作符信 ? 后多作为装饰物佩带? 古时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璧、瑗、环? 边大孔小(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以上)的为璧 ? 边小孔大的为瑗 ? 边与孔大小相当的为环?
12、玠? 音介 ? 一种古代玉器 ? 一尺二寸的大圭?
13、玢?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 作玉名时读宾 ? 一种具有花纹的美玉?
14、玱? 音枪 ? 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 ? 后也形容美妙动听的乐声? 玱、玲、琤、琐、瑝等 ? 均为玉声?
15、玫? 一种红色的美玉? 玫瑰 ? 有三个词义:一是一种美玉的名字 ? 也称为火齐珠;二是一种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 就是大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玫瑰花?
16、玥? 音月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17、玦? 音决 ? 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 ? 环形 ? 有缺口? 相传 ? 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 ? 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 ? 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 ? 则意为绝 ? 还要继续流放? 所以 ? 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
18、珏? 音决 ? 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古代交易时以玉、贝作为货币? 五枚小玉或小贝系成一串可抵一块大玉或大贝 ? 两串小玉称为一珏 ? 两串小贝称为一朋? 朋友的朋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珏的另一种写法是玨 ? 更为形象?
19、珂? 音科 ? 一种极似玉的美石 ? 有人说就是白色玛瑙? 另外 ? 产于南海一种珍奇的白色贝类也称为珂?
20、珑? 音龙 ? 古人在天旱求雨时所用的玉 ? 上面刻有龙文;另用于形容玉石相击的声音?
21、珅? 音申 ? 一种美玉? 22、玲? 玉石相互撞击所发出清脆的声音?
23、珍? 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 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或人才? 珍的异体字为珎?
24、珊? 珊瑚 ? 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 ? 形状象树枝 ? 多为红色或白色 ? 产于热带海洋中? 珊珊 ? 形容佩玉相互撞击时悦耳的声音?
25、珉? 音民 ? 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
26、珈? 音加 ? 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玉饰? 古代王后和贵夫人用笄(音机)别住假发或插住挽起的头发 ? 镶在笄上的玉饰就称为珈?
27、班? 这个字大家都认识 ? 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是编组的意思 ? 如班级、班组等? 其实 ? 这个字最古的字义是指一对分开的玉? 一对合在一起的玉为珏 ? 一对分开的玉为班? 后来 ? 这个字由原始字义开始具有动词含义部分 ? 并由分开、分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铺开、颁布的意思;而这个字的名词含义部分由分块、分部的意思逐渐转化为分级、次序的意思 ? 再后来就成了现代常用的序列、组合的字义啦?
28、珲?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 作玉名时读魂 ? 是一种美玉?
29、珪? 音规 ? 和圭是同音同义? 珪(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器 ? 长条形 ? 上端为三角形 ? 下端为方形? 古代皇帝大臣上朝议事时、王公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
30、珥? 音耳 ? 古代用珠玉做的耳饰 ? 相当于现代的耳环? 后来古人把日晕、月晕也称为珥 ? 意思是日、月四周的光晕如同玉光在人耳的两旁? 31、珙? 音巩 ? 一种大个的、椭圆形的玉璧 ? 古人在祭拜天地等礼仪时手持着 ? 常成对使用? 32、珰? 音当 ? 是一种用玉璧制成的瓦当 ? 用来装饰在房屋的椽头? 另外 ? 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一种玉饰也称为珰? 33、珠? 原义为珍珠 ? 是指蚌壳体内结生的球状小颗粒 ? 有光泽 ? 多用做装饰物 ? 也可入药? 后来把和珍珠很相似的宝石也称为珠? 34、珽? 音挺 ? 古代帝王所持的玉笏 ? 即三尺长的大圭? 笏(音户)是古代君臣上朝议事时手里所拿的一种板子 ? 狭长形 ? 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 上面可以记事? 天子所持玉笏为珽 ? 意为方正于天下 ? 珽然无所屈? 35、珩? 音横 ? 古代一组玉佩中最上端的玉件? 古代玉佩一组分为三个部分 ? 上端为佩首 ?
是一块横玉 ? 所以称为珩? 珩的下面系着若干串玉佩? 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如果是单数串 ? 中间那串一般略长点 ? 其最下端的玉称为冲牙)? 串在中间的玉佩称为玢、珠、琚、瑀?
36、珞? 音洛 ? 一种似玉的、坚硬的宝石?
37、珣? 音旬 ? 一种产于辽宁医巫闾山的玉名 ? 称为珣玗琪?
38、琤? 音称 ? 玉器相击的声音? 也形容美妙悦耳的琴声、雨声或水流的声音?
39、璕? 音寻 ? 一种美丽的石头?
40、琉? 音流 ? 琉璃 ? 一种色泽光润的矿石 ? 学名青金石 ? 又名天蓝石? 琉的异体字为瑠?
41、琅? 音郎 ? 琅玕 ? 形状象珍珠的美玉或美石? 传说中红色的玉树 ? 生长在海里称为珊瑚 ? 生长在山间的则称为琅玕? 琅的异体字为瑯?
42、琎? 音进 ? 一种似玉的美石? 古语读今?
43、琐? 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 另外 ? 很细小的玉或玉的碎末也称为琐? 琐的异体字为璅?
44、理? 作为名词是指玉石的纹路;作为动词是整治、修平玉石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道理、治理等词义皆源于此?
45、琇? 音秀 ? 一种似玉的美石?
46、珺? 音俊 ? 一种美玉?
47、琮? 音从 ? 古代一种玉制礼器 ? 方柱体 ? 中间有圆孔? 古人在祭拜天地四方时 ? 以苍璧礼天 ? 以黄琮礼地?
48、琯? 音管 ? 古代一种用玉制成的乐器 ? 六孔 ? 象现代的笛子? 后也用来泛指管乐器? 有意思的是 ? 古人还用这样的玉管来预测节气:把苇膜烧成灰 ? 放进玉管内 ? 到某一节气时 ? 相应玉管内的苇灰就会自动飞出来?
49、琬? 音宛 ? 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玉圭 ? 长九寸? 而普通的圭 ? 其上端是尖的 ? 一般是三棱的角?
50、琼? 一种红色的美玉? 后来也用来泛指精美华丽的事物、超然杰出的人才?
51、琰? 音炎 ? 一种泛光的美色之玉? 另外 ? 上端斜削成尖锐形的九寸玉圭称为琰圭?
52、琛? 音抻 ? 一种可佩带作为装饰的美玉? 后用来泛指珍奇的珠宝?
53、珷? 音武 ? 一种象玉的美石称为珷玞?
54、琪? 音其 ? 一种产于北方的
上一篇:五行属土寓意吉祥的字 寓意吉祥的五行属土的小孩名筛选
下一篇:返回列表